左图:纳米图案组件从任何角度看都呈现出绿色。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一些基层干部忙于填写各类表格,加班加点,甚至没有时间进村入户调研办实事。
1982年开始的三西地区扶贫开创我国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减贫行动之先河。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总数22%以上;深度贫困县贫困发生率在15%以上,高于全省贫困县平均水平近9个百分点;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接近35%,高于全省贫困村平均水平近24个百分点。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实事求是,不要好高骛远,不要吊高各方面胃口。深度贫困县村均集体收入只有8800多元,同所有贫困县平均5万元相比,差距较大。我多次强调,脱贫攻坚工作要实打实干,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切实防止形式主义,不能搞花拳绣腿,不能搞繁文缛节,不能做表面文章。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老区发展和老区人民生活改善时刻放在心上,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加快老区发展步伐,让老区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各省区市要按照党中央要求,聚焦问题,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途径。过去6年,金融服务落后于光伏产业的发展是不争的实事。
中国的银行是属地管理原则,光伏电站投资企业是市场导向,没有区域限制,跨行政区域服务对银行是挑战也是机会。第一阶段,对光伏是过剩产业缺少正确认知。在户用光伏的2C、电力改革、互联网+智慧能源、大数据等背景下,在新的能源生态出发点和能源消费大数据入口的应用场景中,户用光伏融资服务需求具有两个特征。户用光伏必然带来能源供给的碎片化、民主化,不同融资人的需求是不同的,融资服务方案应当是个性化的。
第二,光伏是国家予以特殊重视的可再生能源。面对光伏电站建设巨大的投融资需求,信用融资之路不通,资产抵押控制风险之路也不通。
对此,金融机构应当预应以下五个光伏融资需求时刻的到来。第五,光伏融资的跨行政区域服务需求日益强烈。这一阶段又分为两个时期:先是金融开始希望进入光伏产业,后是不知如何持续、规模化的进入。只有认知准确了,金融服务光伏的繁荣期才会到来。
第一,中国企业境外光伏电站投融资需求时期即将到来。对于110GW光伏电站的建设规模,按照每瓦建设成本6元计,资金总需求是7000亿元。光伏产业的发展超乎想象,带来光伏融资的各种需求超乎想象。5,五个光伏融资需求前瞻性的认知。
太阳能量的供给是相对无限的,目前人类每年能量需求约为20太瓦,而太阳每年辐射到地球的能量约为105太瓦;人类获取太阳能的主要手段是光伏,生产光伏产品的原料硅在地球的容量是25.6%。早期大型能源项目的建设,是国家信用支持了庞大的融资需求。
已知到2016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5.7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利用量占到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3.3%,但光伏发电量仅占我国发电总量的1%。到目前,我国光伏电站安装量已经达到101GW,如何盘活这万亿沉淀资产,既是光伏企业的强烈需求,又是金融机构的巨大机会。
一个是估值指标:这是建立在当光伏成为新的能源生态出发点和能源消费大数据入口基础上的一种估值。2017年曾经认为是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可是到7月底就已超过去年34GW这个数字。第一,户用光伏融资需要个性化服务。金融认知始终落后于光伏产业发展过去六年,金融与光伏的关系分为两大阶段:2011-2013年是金融机构对光伏产业唯恐避之而不及的三年。金融对当前光伏产业应有的五个认知金融对光伏产业的宏观认知应当是:当前,中国光伏产业从量到质都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未来,光伏产业不仅仅是能源产业。中国光伏加工和电站建设规模全球第一,但是全球光伏电站建设竞标却鲜见中国光伏企业,金融服务落后是原因之一。
一个是,光伏终端市场融资必须立足于项目融资思维。过去,光伏投融资需求不断挑战传统金融认知。
8月27日,熊猫能源与中国华融确定了战略合作关系,核心内容就是围绕熊猫电站的全球布局开展金融合作。2011年开始的光伏电站建设,是民营企业投资为主。
各种研究结果共同指向2020年是我国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的大致时点,当光伏有了完全市场化的竞争力时,一个难以想象的市场需求空间将被打开。后者源于对光伏产业融资风险控制手段认知的落后。
金融服务的落后源于对光伏产业认知的落后。第一,光伏一定是未来最具竞争力的可再生能源。从《国家能源局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指导意见》分析,光伏电站建设规模超过风电建设规模应当不是问题;从大多数国际咨询机构对未来可再生能源的排序看,光伏电站的建设规模也多是排在最前面的。一个是平价上网实现后带动的光伏投融资需求量。
参考资料:《信达证券:光伏行业跟踪报告:多晶硅价格上涨助推公司业绩,关注龙头企业》《2015年最新银行授信政策光伏行业被列入压缩类行业》《制定光伏十三五需要算算的帐》《光伏行业并购正酣》《国家能源局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指导意见》《熊猫绿能与中国华融进一步加强战略合作,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未来5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将以每年100GW速度增长》《光伏、风电、水电发电装机容量全球居首我国清洁能源持续扩容》《科学家开发出太阳能电池用新型聚合物材料》。此时,光伏企业与金融机构,钱从哪儿来?与钱如何去?问题共存,机会冲动与认知障碍矛盾共存。
这一现象不改观,金融服务落后于光伏产业发展局面难改观。2014-2016年是部分金融机构希望进入光伏产业却不知如何进入的三年。
而这些创新的持续、规模发展,又一定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第二阶段,是对光伏融资风险控制手段认知的落后。
过去数年,老红读过不少各类金融机构对光伏产业的分析报告,感觉认知是落后的。十三五规划也是再度补充说明,从105GW达到约为210GW。金融对光伏产业当前的认知应当是:1,两个战略地位的认知光伏发电平价上网和战略地位的实现,离不开技术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
第一,户用光伏融资需要个性化服务。4,两个户用光伏融资服务特征的认知。
从《国家能源局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指导意见》分析,光伏电站建设规模超过风电建设规模应当不是问题;从大多数国际咨询机构对未来可再生能源的排序看,光伏电站的建设规模也多是排在最前面的。金融对当前光伏产业应有的五个认知金融对光伏产业的宏观认知应当是:当前,中国光伏产业从量到质都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未来,光伏产业不仅仅是能源产业。
一个是,光伏终端市场融资必须立足于项目融资思维。金融认知始终落后于光伏产业发展过去六年,金融与光伏的关系分为两大阶段:2011-2013年是金融机构对光伏产业唯恐避之而不及的三年。
评论留言